7月14日,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医心筑梦,童行未来”志愿服务实践队暨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于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湖路社区开展第二次课程《日常卫生——良好卫生习惯的科学魔法》。30名孩子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通过理论讲解与趣味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解锁卫生习惯背后的科学原理,变身“健康生活小卫士”。

图一:暑期托管班志愿者合影
课堂以一个“藏在课桌上的秘密”开启:“看似干净的课桌,可能藏着超过10万个细菌哦!”当志愿者抛出这个问题并揭晓答案时,孩子们的惊讶声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随后,志愿者围绕 “病菌怎么传播” 这一核心,分模块讲解了口腔清洁、手部卫生、用眼健康、烟酒毒品危害及传染病预防等知识,把医学原理转化成了孩子能听懂的 “健康小故事”。
在“口腔堡垒攻防战”环节,志愿者通过“小明刷牙出血”的案例,揭示横向刷牙的危害,并引入巴氏刷牙法的科学刷牙方法。“手部清洁实验室”中,孩子们理解了“细菌搭便车”的传播路径,并学习了七步洗手法的步骤。针对暑期常见的用眼健康问题,课程引入“20-20-20护眼法则”,组织全班进行“寻找教室最远物体”的互动游戏,孩子们现场互相纠正坐姿,笑声充满课堂。

图二:理论讲解过程气氛热烈
实践环节将课堂推向高潮。在“口罩喷射实验”中,孩子们用喷雾瓶模拟打喷嚏,惊奇地发现未戴口罩时,荧光飞沫在白板上形成大面积斑点,而戴上口罩后,斑点数量锐减。“原来口罩真的像盾牌一样挡住病菌!”通过直观对比,孩子们都深刻理解了口罩的防护价值。

图三:口罩喷射实验
“手部细菌取样接种”实验则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在志愿者指导下,大家用无菌棉签分别在洗手前后取样,并在琼脂平板上接种。“虽然要等3天才能看到结果,但我已经知道洗手有多重要啦!”一名孩子认真地说。志愿者特别强调,实验重在理解洗手的重要性,培养皿将由实验室统一处理,确保安全。

图四:手部细菌取样接种实验
课程尾声,在志愿者的领誓下,孩子们举起右拳宣誓:“每日洗手20秒,病菌无处逃!密闭空间戴口罩,飞沫全挡牢!”在稚嫩却铿锵得誓言中,孩子们化身“健康小卫士”,决心用科学习惯守护每一天。

图五:孩子们起立宣誓
本次课程以严谨的科学性和生动的互动性,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技能,用趣味实验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卫生习惯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探索”,得到了孩子与家长的高度认可。在理论讲解与亲身实践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健康知识,更在实验中亲证习惯的力量,树立了科学的防护意识。
“把医学专业知识变成孩子能触摸、能参与的体验,才能让卫生习惯真正走进他们心里。”小萱(化名)的家长说。据了解,托管班还将结合青少年健康需求,陆续推出 “寄生虫攻防战”“消化系统保卫战” 等特色课程,用专业力量为孩子们打造安全又有意义的暑期成长平台。
(撰稿:袁艺宁 黄静瑜 刘安昊)
(摄影:田子萱 王梓妍 刘雅菲)
(审稿:金晓庆 卡德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