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 | “乡村振兴促进”实践——“桂为医珈”实践队: 广西百色联合义诊与民族团结活动总结

来源: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发布时间 : 2025-08-03      点击量:

八桂大地,骄阳与蝉鸣共奏盛夏乐章。当珞珈山下的医学热忱与八桂大地的民生需求相遇,又会绽放出怎样的光芒?2025年7月11日至15日,学院“桂为医珈”实践队携初心赴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与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师生并肩同行,以白衣为甲守护健康,以赤心为炬传承红色,以同心为桥联结民族,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写下青春与使命的注脚。

711日,学院“桂为医珈”实践队正式启程,前往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开展为期6天的“乡村振兴促进”主题实践。为让实践扎实落地,团队在出发前便做足准备:线上线下会议反复打磨细节,从医疗物资、慰问品筹备到问卷设计、安全预案,每一项都细致敲定;专门与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实践队成员召开远程会议,提前对接日程与活动安排,为这场实践打下基础。

46F82

(行前会议)

7C36B

(启程)

712日早晨,学院“桂为医珈”实践队与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乡村振兴同心实践团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顺利会师。两队携手在西林县街头进行联合义诊。中医、内外科等多科室专家坐诊,骨健康、体质健康等服务同步开展;同学们帮忙布置场地、引导群众,穿梭在街头巷尾间科普肝脏健康知识、收集问卷。部分队员们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居民测血压、测血糖,把课本知识化作指尖温度。

718B4D

(两校会师)

(问卷调查与义诊现场)

713日早晨,“桂为医珈”实践队与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师生携手铺开义诊长卷:宣传队员为村民们讲解肝病防治与医保新政,按摩小组跟着中医科专家为村民舒筋活络,急救教官跪地演示CPR流程,专家们为村民们答疑解惑,队员们为村民们测量血压和血糖;随后,几抹白衣身影沿山道而行,前往元外屯慰问老党员;午后,两校师生与村民共赴民族运动会,村部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同时,入户走访小分队沿山间小径走进农户家。在驻村书记的带领下,队员们围坐堂屋,为村里的老人们带去温暖。

(义诊现场)

(走访现场)

714日实践队与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实践团的身影穿梭在红城大地上。两校学子在那务村党群服务中心共升国旗,朝阳映红了年轻的面庞,使命感随国旗一同升起;随后驻足西平乡革命烈士纪念碑,罗英烈士的壮举涤荡心灵,默哀时刻,红色信仰悄然扎根。午后,实践队员走进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进行团学工作交流,从学生会品牌活动到分团委特色工作,从科研沙龙到大创项目,思想的火花在问答间迸发,两校在医学教育与科研的探讨中,悄然织就合作的纽带。同时,我院乐江副院长与程晓明研究员前往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智能时代医学教育与科研学术交流会。

(升旗仪式现场)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

2F10E

(学生工作交流分享会现场)

(科研学术交流会现场)

715日,实践队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探访了百色起义纪念馆、红军桥、粤东会馆,在文物与历史的对话中触摸红色岁月。午后,队员们走进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与百东校区,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宽敞的创新空间,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医学教育的蓬勃力量。

(参观红色场馆现场)

(参观右江民族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这段共同走过的时光,每位实践队员也都感触颇深:

实践队员梁芳瑜:

一路5天的实践在我的记忆里写满了成长、治愈和力量,从湖北武汉到广西百色,从西林县到那务村,流动的风景牵着我们走向广阔的祖国南疆,聆听基层故事,走上医学院之间的交流之桥。我们在街头分发自制的肝脏健康知识科普传单、宣传调查问卷,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用心地贴近居民们的健康和生活。我们在联合义诊现场身体力行协助医生、帮助村民,测量血压和体成分、按摩、传播急救知识、入户走访留守老人……活动的每一个角落都活跃着我们的身影。我们在教室里与右江民族医学院的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从团组织工作、学生工作到科研学习经验、实践心得,知识和感触真心相会。我们也一起在联欢会上和村民们合唱、在乡村澄明的夜晚看到清晰闪烁的北斗七星、在离开时为站到公路上摆手告别的孩子们感动、在烈士纪念碑前追思。我在前期准备物资、对接行程时期待又紧张,在实践中整理行程、任务分工时认真又充实,实践后复盘时,发现自己真的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走了好远的路、做了好多事,这是珍贵的记忆,也是成长的注脚。

实践队员李琳:

在那务村的义诊现场,中医诊台前的热闹景象总让我心头温热,让我真切感受到,中药学不再是古籍里的文字,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融入日常健康守护中。更珍贵的是,这场实践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同购买物资、发放问卷、协助义诊,在忙碌中默契渐生;一同参观烈士纪念碑,在罗英烈士的事迹中感受信仰的重量,让红色初心在心底扎根;一起参与趣味运动会,踢毽子、打陀螺,在欢笑声中回归纯粹的童真,情谊也在这些瞬间悄然升温。两校交流时,老师的话语直抵心底,五天改变不了村庄,但能改变我们的心境,我们留下的痕迹或许微弱,但这段日子里,朋友间的扶持、对医者使命的共鸣,已悄然重塑了我们。就像中医讲究“固本培元”,实践的意义从不在急功近利,而在以坚持为药引,让这份成长与情谊,成为未来扎根基层的底气。

实践队员陈韵羽:

这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从街头义诊到那务村入户,从红色足迹到校际交流,每一步都让我对“担当”有了更实的体会。7月13日下午,跟着村书记沿山间小径入户时,我们为独居阿公测量血压,嘱咐他农忙时别忘少盐饮食。我突然明白“医者仁心”不是抽象的词,也可以是把课堂学的知识,变成老人能听懂的叮嘱。我们在那务村协助义诊,教小朋友急救知识;在民族运动会上和村民跳竹竿舞;在烈士纪念碑前默哀;在与右江医学院的老师与同学交流时想法的碰撞,让我明白,医学不止于实验室,更在田间地头;成长不止于书本,更在与土地和人心的连接。西平乡烈士纪念碑前的默哀、粤东会馆里的革命展品、红军桥上的驻足,先烈故事让“担当”有了具象的模样。我想,这趟旅程已化作星火入怀——义诊的温度、红土的厚重、同心的欢歌,都成了行囊里最亮的光,照亮往后向光而行的路。

六天时间不长,却足够把白衣的温度留在西林的街巷山间,把红色的故事刻进心里。和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伙伴并肩的日子,为老乡们搭脉问诊的时刻,踩过的山路、听过的方言,都成了忘不了的记忆。这份牵挂和收获,会陪着我们继续往前。


撰稿:陈韵羽  李琳

审核:金晓庆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http://wbm.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所有: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