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大思政实践课·我院“荆江问道,血防新声”实践队 赴湖北省荆州市开展实践调研

来源: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发布时间 : 2025-08-06      点击量:

血吸虫病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一项危害大、影响广的一项疾病,上可追溯至2000多年以前,影响延续至今。上世纪我国曾进行过一次全方面的血吸虫疾病消除,不仅精进了血吸虫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从根本上对于病原体血吸虫及其宿主钉螺进行了全方面的消灭。我院“荆江问道,血防新声”大思政实践队基于血吸虫在我国的历史及其如今的防治情况,并结合大思政的主题,开展了此次实践。

实践启航:行前培训与方案优化

“荆江问道,血防新声”实践队出发前,于医学部11号楼二楼会议室进行了行前培训。实践队的指导老师周蕊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与血吸虫病相关的知识,包括血吸虫疾病的病原体、感染途径、感染症状、治疗措施等。同学们认真听讲,对于血吸虫疾病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在行前培训开展之后,周蕊老师与实践队的队员们就实践方案进行了讨论,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方案,对于很多细节做了补充,为后续实践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B8B9

实践深入:荆州文化与疾病实地调研

2025年6月29日,实践队的队员与带队老师彭碧文老师一同前往荆州展开实地调研。上午时分,实践队的队员们与带队老师先后奔赴荆州博物馆、三国公园与荆州古城墙。

在荆州博物馆,实践队的师生们与来自厦门大学的“青春荆行时”实践队共同参观,相互交流,在厚重文物间碰撞思想与热忱,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共同关注公共健康与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同学们参观了战国时期历史悠久的文物,感慨荆楚地区发达的漆器工艺,随后同学们移步古尸遂先生展厅,据专家分析,遂先生内脏上存在血吸虫卵,这进一步佐证了血吸虫于我国悠久的历史, 在历史的烟尘中同学们望见了疾病的影子,体悟了大医精神。而后实践队师生奔赴三国公园,感悟三国名将的历史风流;之后实践队师生来到了荆州古城墙,于古城墙上集体吟诵了毛主席的《七律·送瘟神》,感悟伟人博大的胸怀与心系天下的胸襟。

下午时分,实践队师生赶赴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与荆州市沙市第一中学展开调研。在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实践队队员们在彭碧文老师带领下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夏义年院长和血吸虫外科的徐波主任展开了座谈会。会上实践队深入了解了血吸虫病的防治历程与防治现状,对于血吸虫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随后实践队师生赶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曾居住的旧址——荆州市沙市第一中学展开调研。越过杂芜的荒草与枝桠,实践队的师生们来到了桂希恩教授曾居住的旧址,蛛网结了一层又一层,桌椅已然积灰,但不可磨灭的是这里曾跳动着一颗心系民众健康的赤诚热烈的心。同学们通过参观桂教授居住的旧址,感悟大医精神、磨砺大医心性,愈发坚定地在医学之路上行进着。

实践尾声:讲座科普,知识普及

2025年7月18日,“荆江问道,血防新声”实践队联合“医心筑梦,童行未来”志愿服务实践队暨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于武汉大学医学部共同开展了第三期特色课程《"绦绦"不绝——小卫的寄生虫奇遇》。课堂上实践队队员通过知识讲授与趣味游戏结合的方式为参与托管班的小朋友讲授了有关血吸虫等寄生虫的相关知识,使实践队的调研成果实现了进一步的转化,参与课程的小朋友及其家长在课程结束后均具有良好的反馈。

1CF7E4

实践感悟:医研一体,传承大医精神

实践队的同学们通过疾病的实地调研及成果转化,对于疾病的认知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反思,疾病的发现与治疗应基于基础的实践,并结合临床的研究,医研一体,方可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这也是医者职责所在;同时同学们也探访了桂希恩教授曾居住的旧址,在实践中体悟和传承桂希恩教授的大医精神。

撰稿:吴宗键 周子豪 李雯 周嘉旺

摄影:周子豪 李雯 彭碧文 周嘉旺 赵东庭

审稿:金晓庆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http://wbm.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所有: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2024